不管部計劃
公共業務法令上, 充滿未盡完善, 造成數不清的灰色地帶
公務單位互相推諉是常態
如果沒有熟門道的人幫忙 付費給人代辦, 或是櫃台人員指點
通常是浪費了一整天都辦不了
行政怠惰,互踢皮球,推諉責任的官員嘴臉大現形
( 黑澤明導演 生之慾片段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66fF2xygSY
很簡單的防弊是
釐清的責任由人民, 轉到專業公正的公僕來執行
其中 我們研擬出
行政規範遺漏與管理疏失怠惰 全權負責部
( 只要沒人管的 不管 是什麼事 我們全管了 ) 簡稱 不管部計劃
直屬行政院
藉此打敗所有應辦未辦的政府行政怠惰
不管部服務台辦公位置就在公務單位最明顯的入口為人民服務
地方指派一級單位副主管一人
每月見面會議, 每周網路會議, 分案, 指派專人專案處理
剛開始一定會發生案件大塞車
但經過制度設計 清晰的現形 讓 公共業務執掌 高度透明化
篩選專員
中央指派專員一人 + 助理一人或一組
地方指派 地方最高副主官管 一人 + 助理一人或一組
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在 " 不管部服務台 "
分辨分類民眾申請案件
1. 應做未做 真推諉
2. 灰色地帶 可(幫忙)做 但未做
3. 無人負責部份
定期會議研擬, 是否成立新單位及常態負責職位新增業務
以縣市 和 行政院一級單位開始實施, 專員由各縣市抽籤 定期 輪調
以免親疏循私, 以專業任命, 列為政務官升遷重要指標職務
以監察院來監督改制, 總管業務統籌 為最佳
這也完全符合, 將來台灣行政區域大合併,
減少行政資源浮濫浪費的國際大趨勢
如我們 " 幸福快樂研究所 暨 台灣運輸系統研究室 " 在2000年提出的
台澎金馬六大分區計劃
台北縣市 基隆 桃園縣市 新竹 宜蘭為一 ( 北區 )
花蓮台東為一 ( 花東區 )
苗栗台中縣市 南投 彰化 雲林 嘉義 為 ( 中區 )
台南縣市 高雄縣市 屏東縣市 為 ( 南區 )
澎湖 為 ( 澎湖特區 )
金門馬祖為 ( 金馬特區 )
以現在的縣市合併速度太慢,
是因為公務人員面臨縮編的裁撤壓力, 內心抗拒
如果國家以短痛來完成這個國家大翻身
實施不管部計劃 和加速台灣區域合併的 六分區計劃
台灣將節省下, 天文數字的整體國家成本,
同時調養出的無比強健的體質, 培植強大的綜合台灣國力,
走向真正已開發強國
台灣走自己的路
新加坡 瑞士 北歐諸國都將望塵莫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不謾罵 純說理 請保持文章口氣上的基本禮貌 感謝您 !